图片 股市震荡之谜(上)_360足球直播_天下足球网-中国体彩网比分推荐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7年

股市震荡之谜(上)

2013-10-16 16:41 点击次数 :

[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方法,300多家机构研究员一致预期茅台股份2014年的净利润将达到250亿元,而其2011年净利润只有87亿元。至于有人说2022年茅台净利润将达到2000亿元,恐怕就只能等着看笑话了 ]

1992年,上证指数就曾达到1429点,一年后到过1558点。20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徘徊在2040点一带,涨幅不过四成而已。如果再近一些,2001年的时候,上证指数到过2245点,11年后的今天,指数还跌去了10%。而过去2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2.5万亿元增长到92万亿元,增幅逾35倍。社会资金增幅如此巨大,何以股市却低迷不振若此呢?

说中国股市低迷,有人会提出不同看法:1992年11月到1993年2月,上证指数就曾在短短三个月内上涨3倍;1996~2001年,股市也曾上涨3倍多。2005年到2008年,指数涨幅则超过5倍。显然,市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每一次上涨之后,都迎来持续时间更长的漫漫下跌,很多时候,指数几乎回到起涨点。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中国股市何以长期保持震荡状态而涨幅有限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市场的散户投机性太强。确实,2005年中期,虽然市场流通市值只有1万亿元,但几乎95%以上的筹码分布在散户手中。中国的公募基金业和保险资金才刚刚起步,那之前的市场,总是上演大涨大跌的行情,看起来散户冲动的投机欲望导致了股市的波动。不过,最近7年,机构投资者的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基金和保险的持股市值逾3万亿元,个人投资者账户数虽然有1.4亿户,但持股的不过5600万户,且持股市值低于10万元的高达4800万户,散户持股市值可能只有2万多亿元,而市场总市值却高达21万亿元。小散户,早已不是市场的主流力量了。现在再把股市震荡的责任推给散户,显然失之偏颇。

其实,2007年以后,机构投资者和部分大中户构成了市场波动的主力,正是他们的疯狂投机,才造成了上证指数从1000点涨到6124点,然后又跌到1664点,随后再反弹到3478点,目前又回到了2000点一带。这样的震荡,是大资金拥有者反复炒作的必然结果。于是,我们就有必要探究,他们为什么会将市场一会儿推到非常高的水平,一会儿又打到非常低的位置呢?左右其行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解开了这个谜团,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市场,也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投资中找到合适的方法。

首先,无利不起早,大资金来到市场是逐利的。为了赚钱,他们做研究所耗费的精力更多,研究做得更深入。他们的行为,并非如散户那样随心所欲,而是有一整套投资流程的。这样的流程,虽然不一定有效,但最起码可以防止基金经理们胡乱买卖。所以,研究机构行为,首先得从他们投资的最前端说起:研究。

绝大多数机构是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团队的。虽然卖方研究员盛行,但机构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决策之前,还是要有自己的研究报告。当然,卖方研究员和基金公司研究员以及保险公司研究员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他们所掌握的金融理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制作模式都大同小异。再加上不同团队的研究员之间还有沟通,最终使得全国的证券研究机构行为趋同化。

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占有资料。对宏观分析和策略研究员来说,目前很难占有什么独家资料,信息是全公开的,加工过程是类似的,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这种研究,决定了机构投资者未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基本策略,但他们的相似性甚至一致性策略,必然导致一个结果:机构投资者进出的步调基本是一致的:看好的时候,他们大多同时看好,因此积极买进;看淡的时候,他们也大致同时看淡,因此积极卖出。这或许是市场单向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

对大势的判断,将体现在个股的买卖上。而研究员对个股的研究,也很难占有独特的资料。2005~2007年,中国股市处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一些研究员勤于跑公司,公司又需要研究员配合推动投票,于是,二者融合甚至勾结,个别研究员是可以获得一些独家资料的。但这些资料很难秘而不宣,最终还是会为全市场的研究员所获得。2008年之后,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强,对于研究员的管理也更细致,小道消息、内幕消息的获得变得困难,绝大多数研究员只能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当信息全公开的时候,当研究员行为趋同的时候,得到的结论就必然是趋同的。即便有个别研究员掌握独家秘术,但各种各样的分析师评选,又决定了他必须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最终,研究人员就不可能一花独放。所谓的优秀分析师评选,就越来越变得靠关系和运气了。

既然如此,研究员在个股分析上的行为就基本一致,结论也就类似。于是,就会出现一些股票被若干分析师同时推荐、被若干机构同时买进的现象。这必然导致个股的单边上涨持续一段时间。当能买的机构都买进之后,这些股票就缺乏了持续做多的力量,上涨变得乏力,高位横盘又会持续一段时间。当分析师不再看好某只股票的时候,又会持续地看空和抛售,股价表现便不尽如人意。可以说,研究员的行为趋同是导致个股波动的最主要力量。

好了,现在我们要探究的是,研究员何以看好一只股票呢?这倒很简单:他认为这只股票被低估了。为何被低估了?因为他会预测这家公司的未来业绩,然后根据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判断出它应该处于的合理位置。如果现价低于所估计的价格,那股票就被低估了,就可以看好。所以,对公司业绩进行判断,就是研究员最主要的工作。

要对公司业绩进行预测,研究员所占有的资料无非是公司过去的成长经历、行业的发展状况、公司的投资项目进展、市场需求变化等等。这些资料,基本上完全公开,研究员方法一致,更有一些研究员照葫芦画瓢,对业绩的预测很多是不靠谱的。但这些不算很靠谱的资料,却支撑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我们还不能不重视它。

那么,研究员做功课预测业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呢?以前,研究员还严谨一点,根据产品推测收入,再根据过往数据推测成本,然后得出业绩预测。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员偷懒,简单地将企业未来的成长数据套用到未来。比如,洋河股份2011年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80%。而过去3个月,有159家机构对该公司进行业绩预测,其中表示“中性”的只有1家,其他机构全都是推荐买进或者增持。这些机构给出的企业未来业绩预测平均值分别是:2012年65亿元、2013年95亿元、2014年130亿元。

对洋河股份这样一家公司,他们是严重缺乏渠道资料和需求资料的,但何以能做出3年之内利润增长225%的预测呢?看的就是过去成长的数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方法,300多家机构研究员一致预期茅台股份2014年的净利润将达到250亿元,而其2011年净利润只有87亿元。至于有人说2022年茅台净利润将达到2000亿元,恐怕就只能等着看笑话了。

(责任编辑:好日子)
文章人气: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